本地材料与当代建筑
01 September 2010
 


Native Material and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

张轲
Zhang Ke

我建成的项目中,有不少是用当地的材料,但也有一些不是以当地材料为主的。在我看来,没有某一种材料是更现代的或者更传统的,对于我们来说都可以是现代的,关键是要看我们怎样使用它。建筑师比较习惯的是会去考虑用很常用的材料,对我们来说更倾向于“"不择手段”,包括气味、触摸、声音都可以形成空间感,都可以成为我们使用的材料,有些转瞬即逝的材料,对我们,对建筑来说更有意义。

2004年我们在北京通州建成的一介小礼堂,乍一看跟材料没什么关系,但这是超低造价的房子。2000多平方米,造价200万,房地产商准奋采用回收的面砖。面砖确定以后,我们想其他的材料可以找一个关系,因为这个项目位于长安街延长线到通州,我们就找了天安门广场用红颜色刷的这个房子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这个红颜色也是北京非常当代,代表当代中国的一个材料。我记得有一次在东南大学关于材料的讨论,其中一个话题就是“涂料是不是材料?”我们认为涂料当然是材料,涂料颜色本身也是很重要的材料的一种。

另外一个项目是我们在阳朔做的小街坊。这个房子我们花时间最多的是中向的店面。一共是4种材科。小青瓦是当地的;坡屋放是当地规划强制性要求的;阳朔石完全是本地的材料;还有一种是毛竹片,这个毛竹片是6m长,8cm厚,采用的是岸边上的大毛竹劈开以后的做法,这个材料很有意思,一面看起来很粗糙,另一面看起来却光滑、发亮。这是早期用本地材料做的实验,建造出来的效果比我们自己当时想象的还有意思一点。

青城山石头院在成都,这五个院当时很有意思。2006年,甲方把没有特殊要求,没有功能的房子就叫做茶室。我们就做了五个院子,其实是四个半的房子和好几个院子。所谓当地材料,很多时候是活看的工匠记忆中的对材料的应用。我们找到当地很有经验的木匠,把整个木结构的屋顶实现了,我们提了一个要求,中间天井的地方一般会有院子,我们把院子内部的两个柱子拔掉了,这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结构,更像是在空间中悬浮的一个木构的装置。墙体的材料,我们内部是用成都周边的石头,外面砌筑混凝土,就有了最后的效果。

我们在上海为万科做一个景观的过程中,学会了很多对植物的应用。植物方面,我们建筑师会认为就是铺草、种树,其实我觉得用活的材料来创造空间实际上更困难。比如我们有一片树林都是50年树龄的大树的活,就会给整个空间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时间感,时间感和空间感都可以在建筑中通过材料实现的,这个材料可能是活的,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材料。

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建筑师能不能反看想,做一个形式上有中国的感觉,但精神实质上却是很现代的建筑。如果老贝的房子是把一个传统的苏州园林拿来给抽象化了,做成所谓现代的一个空间,我们可不可以扭曲传统的苏州园林的概念,把它调侃为苏州园林就是一系列白墙、院落和水的组成。在苏州万科一个项目中,我们用了一道9m高的白墙,绕出了很多个院子,围着水,有老年活动中心、腱身房、餐厅、展厅等十几种不同的功能。

2007年一直到现在,我们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周边做了一系列的小房子。建造的方法是很直白的,场地周边直接敲下来的石头,用老百姓自己的方式砌。西藏最有意思的就是他的工人,最好的工匠都是日喀则的。

2009年深圳双年展的时候,我们研发出一种可以三锥折叠的膜。用一种农用的膜在上面种1cm厚的草,还可以有半透明的效果.我们做了一个KTV宅,可以给流动人口临时使用。还有一个是椅子宅,是用玻璃钢通过数字成型做成的,从外面看是一个公园的椅子,里面可以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提供睡觉的地方,我们把它叫做椅子宅。

其实我们并没有对哪种材料的偏好。在每一个不同的项目上.我们会根据项目所在城市及基地情况,选择不同的材料做法。
Copyright @ 2021 zao All Rights Reserved.
北京标准营造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京ICP备06014575号